
商家描述
产品评价(0)
基因型
E. coli B F- dcm ompT hsdS(rB- mB-)galλ(DE3) [pTK TetR]
产品说明
TKB1是BL21(DE3)菌株的衍生菌株,广泛用于蛋白的原核表达实验,该菌株表达的蛋白可以在潜在的酪氨酸位点完成磷酸化,提高原核表达蛋白的可溶性和有功能蛋白的大量纯化。将酪氨酸激酶Tyrosine Kinase(TK)基因连入可诱导的启动子构建质粒,并将该质粒命名为pTK;pTK质粒转入BL21(DE3)菌株,命名为TKB1菌株。TKB1为Lon和OmpT蛋白酶缺陷型菌株,可促进表达蛋白的稳定;同时该菌株染色体整合了λ噬菌体DE3区 (DE3区含有T7噬菌体RNA聚合酶,整合于大肠杆菌的染色体上),可同时表达T7 RNA聚合酶和大肠杆菌RNA聚合酶,用于pET系列,pGEX,pMAL等质粒的蛋白表达。TKB1感受态细胞由特殊工艺制作,pUC19质粒(2686bp,AmpR)检测转化效率>1×107 cfu/μg DNA。
操作方法
1. TKB1感受态细胞从-80℃拿出,迅速插入冰中,5分钟后待菌块融化,加入目的质粒,并用手拨打EP管底轻轻混匀(避免用枪吸打),冰中静置25分钟。
2. 42℃水浴热激45秒,迅速放回冰上并静置2分钟,晃动会降低转化效率。
3. 向离心管中加入700 μl不含抗生素的无菌培养基 (2YT或LB),混匀后37℃,200 rpm复苏60分钟。
4. 5000 rpm离心一分钟收菌,留取100 μl左右上清轻轻吹打重悬菌块并涂布到含相应抗生素(培养基中除了加转化质粒的筛选抗生素,还要加入四环素:终浓度10ug/ml)的2YT或LB培养基上。
5. 将平板倒置放于37℃培养箱过夜培养。
磷酸化蛋白的两步诱导(仅供参考)
一. 目的蛋白的IPTG诱导表达
1. 新鲜的平板,挑选独立的菌落接菌到LB+筛选抗生素+四环素(10ug/ml) 液体培养基2ml(用>10ml的圆底试管或蓝盖管)中,37℃,200 rpm 摇菌10-15h。
2. 第一步的小摇菌液按1%的比例接菌到适量LB+筛选抗生素+四环素(10ug/ml) 液体培养基中,37℃,150-200 rpm 摇菌到OD 600为0.6-0.8之间时停止。
3. 加入适量IPTG,IPTG终浓度在0.4-5mM之间即可,在适当的温度,200 rpm摇菌。为获得需要量的蛋白,最佳诱导时间,温度,IPTG浓度需实验者优化。
二. 酪氨酸激酶的诱导表达和目的蛋白的磷酸化
4. 2000×g离心收集第三步菌体,重悬在TK诱导培养基+筛选抗生素+四环素(10ug/ml)中,调整菌体浓度在OD 600为0.5,37℃,200 rpm 摇菌2h。
5. 2000×g离心收集菌体,可做后续的SDS-PAGE,染色,Western Blot分析,也可放-20度长期保存。
注意事项
1. 感受态细胞最好在冰中缓慢融化,插入冰中8分钟内加入目标DNA,长时间存放会降低转化效率。
2. 转化高浓度的质粒可相应减少最终用于涂板的菌量。
3. 为获得需要量的蛋白,最佳诱导时间,温度,IPTG浓度需实验者优化。
4. TKB1菌株具有四环素抗性,不可用于具有四环素抗性质粒的转化,携带 pTK质粒,除复苏培养基为无抗生素外,其余所用培养基、培养液均应含有 10 µg/ml 四环素,以防质粒丢失。